查看原文
其他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

2017-07-13 文/林毅夫 国际人才交流杂志

点击上方关注国际人才交流杂志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

——记第六届我与外教全国大赛颁奖典礼

 

文/本刊记者 邵浩 图/王泱


国家外国专家局副局长陆明(左)为詹姆斯·弗雷泽·司徒塔特(右)颁发2016外教中国年度人物奖牌


5月13日上午,我们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师生家长、外教代表又一次汇聚在初夏美丽的燕园,共同见证枫叶杯·第六届我与外教全国大赛颁奖典礼暨诺奖大师校园行活动开启。五湖四海的学子齐聚一堂,一起认识举世闻名的外国专家学者、一起聆听与外教亦师亦友的动人故事、一起欣赏外教镜头下美丽多彩的中国。

国家外国专家局副局长陆明、北京大学副校长李岩松等嘉宾出席颁奖典礼。来自全国各地外专局、教育厅局的有关人员,各有关学校单位的获奖人员、外教,以及国内外文教专家服务机构的代表、新闻媒体400余人参加颁奖活动。

 

助外教寻梦中国

 

为表彰为中国教育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外国文教专家,铭记为国际合作交流搭建起一座座桥梁的外语教师,国家外国专家局国外人才信息研究中心、《国际人才交流》杂志特此举办我与外教全国大赛活动,活动得到了全国各地外专局、教育厅局及各有关学校单位的积极支持和参与。

2017年1月17日,习近平主席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指出,中国的发展是世界的机遇。未来的中国将吸引更多的外国专家寻梦中国

陆明在致辞中指出,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给予引进国外人才和智力工作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习近平主席提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战略思想,旨在通过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为中国发展提供全球智力支持和先进经验技术借鉴,进而促进人类文明的互鉴共享。2017年4月,新的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制度在全国开始实行,极大地简化了外国人来华工作的流程。这类举措给外国专家在中国的工作、生活创造了更好的条件,也为外教工作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希望更多优秀的外籍教师投身中国教育事业,与我们携手为中国教育国际化及中外友好交流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国家外国专家局国外人才信息研究中心主任王海洋介绍了本届大赛情况,大赛包括我与外教征文、外教看中国摄影展评活动及2016外教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历时半年,共收到征文5800余篇,涉及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摄影作品1000多幅,来自35个国家的300余名外教;推荐外教中国年度人物60余名,来自20个国家。经过专家评选,评出征文类一等奖5名、二等奖20名、三等奖61名、优秀奖100名;摄影作品一等奖2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20名、优秀奖51名;詹姆斯·司徒塔特、杰伊·西格尔、汉斯-约格·阿尔布莱希特、何立强、魏让方、诺尔·怀特、马克·巴特兰姆、阿空嘎、葛潘·纳卜芭、三田和英等10名年度人物;优秀组织单位100家。

国家外国专家局副局长陆明、北京大学副校长李岩松、国家外国专家局教科文卫专家司司长聂飙、国外人才信息研究中心主任王海洋、枫叶教育集团董事长任书良、北京环球英才交流促进会会长孔祥仁等嘉宾为获奖代表和优秀组织单位颁发了证书。

 

国家外国专家局副局长陆明(右一)与2016外教中国年度人物合影


情谊胜过桃花潭

 

Jan Martinec获得本届外教看中国摄影作品一等奖。他是一名捷克艺术家,现任泉州聚龙外国语学校艺术课教师。他用镜头记录下他眼中中国最美的一面,那就是一群充满朝气、脸上洋溢着笑容的孩子们。

Martinec的学生曾问他,为什么要飞越半个地球来到中国,在这样一个遥远和文化迥异的国度里落脚?他这样回答:我相信如果孩子们能够团结起来,他们就能再无界限。换句话说,如果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彼此,这样不论你来自于哪个国家,或者接受着怎样的教育,我们都可以共同使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Martinec还说:我认为旅行是生活重要的一部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去感受和感知这个世界。我相信摄影是我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教会我们去观察周围的世界,进而去思考或者反思;摄影能够将时间定格,让我们有机会重新去审视所看到的一切,我相信这也是当今世界所需要的一种能力。

安徽大学张宜先的作品《四杯茶》获本届我与外教征文大赛一等奖。张宜先在文章中讲述了她在大学期间结识的四位风格各异的俄语外教。她还记得其中一位乌克兰外教含泪在告别晚会上这样对她说:我在这个城市待了十几年,我爱你们,真想加入中国国籍和你们永远在一起。 每当想起时她都忍不住热泪盈眶。

在获奖感言中张宜先说:我与外教的故事就像一盏茶,值得百般回味绕心头;我与外教的情谊更像一汪春水,胜过千尺桃花潭。我想用一支彩笔,记录下这些美好、这些奉献、这些精彩。

 

2016外教中国年度人物访谈环节,北京大学燕京学堂副院长何立强(左二)分享他的中国故事


外教的中国故事

 

本届大赛颁奖典礼活动的高潮是诺奖得主詹姆斯·司徒塔特的登台亮相。作为本次诺奖大师校园行的重量级嘉宾,他的出现引起了现场观众雷鸣般的掌声。司徒塔特于2016年获诺贝尔化学奖,是我国千人计划专家,并入选2016外教中国年度人物。

现场有许多正在成长中的莘莘学子,在这样的年纪与诺奖得主面对面,聆听他大半生成就的分享,和自己一路走来的艰辛历程,想必会对他们有着莫大的影响和激励。

随后,主持人采访了其他几位外教中国年度人物,他们对现场观众畅谈了自己来到中国的心路历程。

马克·巴特兰姆是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南开大学生命学院教授。他说:我在中国已经生活了17年,很感谢中国政府给我提供了一个这么好的平台和机会,让我在生物制药领域方面展开进一步研究。这里也有很多热爱科学的年轻学生,他们也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去实现他们的梦想。

诺尔·怀特是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合肥工业大学教授。1989年他就来到中国,从东北到西北,走遍了中国的各个角落。他回忆道:我觉得比较有意义的一个经历是在十年前,我

去青海工作的时候。有一次我去到一个偏僻的乡村,那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那段经历令人难忘。我遇到一些淳朴的乡亲,还品尝到当地的美食,所以在中国很多地方,了解当地的人和当地的事,对我来说都是一段非常有趣的经历。在中国的每一天都是新鲜有趣的。

本届外教中国年度人物中唯一的女性,葛潘·纳卜芭是泰国清迈皇家大学的泰语教师,1992年来到北京外国语大学任泰语外教,也是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她说令她最感动的就是这些勤奋好学的中国学生。因为我不懂中文,所以我的学生,包括在北外的同事们,在生活各方面对我都特别照顾。我觉得中国和泰国有很多共通之处,她们的文化相近、血缘相亲,所以我也很高兴为两国的交流作出贡献。

5月13日下午还举办了第五届国际化人才之路论坛,论坛的主题是国际师资队伍建设与国际化人才培养。来自北京大学燕京学堂、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等高校,枫叶教育集团、孔裔国际公学等国际学校代表以及外教引进和管理机构分享了经验。本刊将会陆续刊登部分嘉宾精彩观点。

我与外教全国大赛自2011年以来已经连续举办六届,受到了中国广大学校师生和外教的欢迎,逐渐成为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加强国际人才交流合作”“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等重要指示精神的特色活动。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我们与外教的故事,外教与中国的情谊,就像一股股清泉脉脉流淌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相亲相通,地久天长!

第六届我与外教全国大赛颁奖典礼现场


(来源:《国际人才交流》2017年6期


往期精彩链接:

何立强:跨文化教育不是选择,而是必经之路

马来大鱼爱上中国云朵

存留在1924年的北京城

“德国制造”的秘密

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吗?



《国际人才交流》杂志征稿启事


创刊于1989年,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月刊,由国家外国专家局主管、国家外国专家局国外人才信息研究中心主办。
国内统一刊号:
CN11-2642/C
国际标准刊号:
ISSN1001-0114
邮发代号:
82-444

以“访天下英才,汇全球智慧”为宗旨,以服务国家智力引进工作和国际人才交流为使命,主要报道外国专家中国故事、国际合作项目、跨文化交流等内容。致力于打造一个以在华外国专家为主的外宣平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杂志官网www.wetalent.com,微信号wetalent。


人物(双语)外国专家、国际高端人物的中国故事;
纪实:观察、解析聚才引才的典型案例;
观点:探讨国际人才引进、交流等热点话题;
读书:书海泛舟,名家书评;
一带一路:介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历史、经济、贸易等;
往事:追溯引才精彩篇章,回顾专家魅力人生;
我与外教:展示外教生活,传播中外友谊;
国际朋友说(双语):与外国青年专家、留学生交流国际、国内话题,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我的中国故事(双语):解读中国现象,点评在华生活。

1.来稿以2500-5000字为宜。本刊编辑部对来稿有权做技术性和文字性修改或删减。
2.欢迎为文稿配发图片,或专门以相关主题图片投稿,图片要求:1Mb以上,并配图片说明。
3.来稿文责自负。作者应对稿件内容和署名无异议,稿件内容不得抄袭或重复发表。
4.请在面注明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邮编、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包括手机、QQ)等信息,以便通联。
5. 投稿信箱:wetalent@safea.gov.cn,请在邮件标题里注明文章标题或主题。
6.稿件应为原创首发。如三个月内未收到采用通知,作者可转投其他刊物。




责任编辑:张贺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